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新话红楼

第四十二章 “太祖皇帝仿舜巡”是指乾隆南巡

作者:张凯庆

野史传说乾隆南巡的目的为探望亲生父母陈世倌夫妇。六次南巡,乾隆帝四次住于陈家安澜园和父母相聚。此说在《红楼梦》中得到印证。

第十六回,熙凤、贾琏和奶母赵嬷嬷谈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,赵嬷嬷道:“……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,【甲戌侧批:甄家正是大关键、大节目,勿作泛泛口头语看。】嗳哟哟,好势派!独他家接驾四次,【庚辰侧批:点正题正文。】……”脂批指出甄家是大关键,并说“点正题正文”,无疑是明示读者,“太祖皇帝仿舜巡”是本书的大关键,四次接驾的江南甄家才是正题、正文。

按照书中的描写,“太祖皇帝仿舜巡”一共进行了六次,贾家、王家各接驾一次,江南甄家接驾四次。中国历史上进行过六次南巡、江南的“甄家”接驾四次的皇帝只有康熙和乾隆,那么,“太祖皇帝仿舜巡”究竟是指康熙还是指乾隆?

张凯庆认为是指乾隆南巡,根据是:

一。“省亲”制度源于乾隆朝

甲戌本第十六回回前总批写道:“借省亲事写南巡,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。”意思是借元春省亲之机,写的是皇帝南巡的事。此脂批将小说情节与乾隆南巡直接挂钩。

清代乾隆前并无“省亲”制度,直至乾隆即位,才允准分府诸王的母妃,在岁时节日出宫与子(诸王、贝勒)相见,“其余仍在宫中”。

小说第十六回借贾琏之口提到:“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,世上至大莫如‘孝’字,想来父母儿女之性,皆是一理,不是贵贱上分别的。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、皇太后,尚不能略尽孝意,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,抛离父母音容,岂有不思想之理?在儿女思想父母,是分所应当。想父母在家,若只管思念儿女,竟不能见,倘因此成疾致病,甚至死亡,皆由朕躬禁锢,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,亦大伤天和之事。故启奏太上皇、皇太后,每月逢二六日期,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。于是太上皇、皇太后大喜,深赞当今至孝纯仁,体天格物。……”

书中明确提到了太上皇和皇太后,清代并无太上皇与皇太后并存的情况,乾隆做太上皇是《红楼梦》成书之后的事。但是,清朝除了乾隆之外没有哪个皇帝做过太上皇并进行了六次南巡。如果作者只写太上皇,不提皇太后,那不是用意太明显了吗?

作者一方面巧加掩饰,另一方面又刻意提到太上皇准予“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”,于是,才有了元春省亲的一篇大故事。既然省亲制度出于乾隆朝,那么,“元春省亲”和“南巡”的指向其实已经很明确了。

小说中“太上皇”这一提法,也证明《红楼梦》的成书时间比现存抄本注明的时间要晚得多。关于这个问题,后面有专文论述。

二。文忠公之嬷

庚辰本第十六回:王熙凤和贾琏正说着元春省亲的事情,赵嬷嬷道:“阿弥陀佛!原来如此,这样说,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!”此处有脂批“文忠公之嬷。”

《清史稿》记载,清代至乾隆朝死后谥号“文忠”的只有两人:索尼与傅恒。索尼卒于康熙六年(1667年)四月,而康熙首次南巡的时间是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九月,索尼死时,康熙皇帝还没开始南巡,所以“文忠公”不是指索尼。

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弟弟,乾隆年间官至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、保和殿大学士、平叛伊犁统帅。傅恒卒于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七月,乾隆皇帝亲拟谥号“文忠”。所以,“文忠公之嬷”的批语必在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之后。

傅恒生于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,而康熙帝第六次南巡的时间在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。如果说康熙六十一年傅恒出生时,他的奶妈20岁,那么在康熙四十六年最后一次南巡时,傅恒的奶妈5岁,她能够看到一次康熙南巡。但是,赵嬷嬷说,她亲眼看见江南甄家四次接驾,那么,她看见的皇帝南巡就绝不可能是康熙南巡。“文忠公之嬷”——傅恒的**母,只有依附于傅恒家,才有机会看到皇帝四次南巡的场面。因此,傅恒的**母能看到的南巡,只能是乾隆帝南巡。

三。曲柄七凤金黄伞

第十八回“元春省亲”时写到:“一对对龙旌凤翣,雉羽夔头,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;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,便是冠袍带履。”

“曲柄七凤金黄伞”出现在乾隆年间。《雍正会典》记载,当时皇贵妃,贵妃所用者为“红缎七凤曲柄伞”。皇贵妃使用的伞盖改为金黄色,是乾隆十年以后的事情。慧贤皇贵妃高氏于乾隆十年(1745年)正月二十五日去世,为表达对高氏的深情厚意,乾隆下旨将皇贵妃和贵妃仪仗内的红缎曲柄伞改成金黄色的曲柄伞。《清高宗实录》记载:乾隆十年二月○甲寅。。。。。。。○谕、嗣后皇贵妃贵妃仪仗内,红缎曲柄伞,著改用金黄色。妃嫔仪仗内,著添用红缎曲柄伞一柄。

乾隆这一举措,确保了“金黄色缎曲柄伞”首次出现在慧贤皇贵妃的丧仪的仪仗中。

“曲柄七凤金黄伞”,无可争辩的证明元春是乾隆朝的贵妃。

四。“仿舜巡”暗透玄机

作者还设定了一个重要的判断条件,就是“仿舜巡”三个字。

“仿”字的字义是:效法,照其他的样子做,如:仿效,仿古,仿冒等。在中国历史上,仿效从前的皇帝进行了六次南巡,江南的“甄家”接驾四次的皇帝只有乾隆。

为避祸,作者故意将乾隆说成是“太祖皇帝”,但是,“仿舜巡”三字却暗透玄机。舜,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,名重华;生于姚墟,故姚姓,冀州人,都城在蒲阪(今山西永济)。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,以受尧的“禅让”而称帝于天下,其国号为“有虞”。帝舜、大舜、虞帝舜、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,故后世以舜简称之。小说作者将乾隆的庙号推得很远,但是,将康熙的庙号推得更远,直接推到“舜帝”身上了。“仿舜巡”三字,是在暗示读者,乾隆是效仿圣祖皇帝康熙南巡。

解读《红楼梦》,必须符合作者设定的全部条件,这是检验论证理论是否正确的客观标准。如果只将书中的某一个描述当作论证的根据,而完全不顾作者设定的其他判断依据,那样的话,无论如何也是解释不清的。

既然省亲制度、曲柄七凤金黄伞都始于乾隆朝,而“文忠公”是指乾隆朝的傅恒,那么,《红楼梦》中描写的故事必是乾隆朝的事,“太祖皇帝仿舜巡”当然是指乾隆南巡。

“太祖皇帝仿舜巡”暗喻乾隆借南巡之机,到江南的真家(甄家)探望生身父母;小说中甄家四次接驾,则指乾隆南巡时四次住于陈家安澜园和父母相聚。

“甄家”即“真家”,暗喻江南甄家是乾隆的真正之家。这就是批语“甄家正是大关键、大节目,勿作泛泛口头语看”的真实意图。由此也可证明,小说中的确隐写了乾隆的身世之谜。

《新话红楼》已经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,并已登陆喜马拉雅,本音物语播讲,欢迎收听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